海外获客之:人海战术和营销战术【协守海关数据】
深圳有家做电子烟出口的公司,走的是人海战术。招人哗啦啦如流水,离职也是哗啦啦如流水。
如同我熟知的电销公司一样,招人是日常重点、每个人的KPI考核定到每天,有完善的考核机制,要么人自己扛不住走了,要么完不成考核被公司辞了。最后能留下来的,都是精锐。
走人海战术的公司,规模一定是大的(人多)。客户来公司实地考察时,一看妥妥的大公司。但人工成本是高的,新人进来,2个月、3个月不出单,一两万的开销就出去了。
最主要的一点是,公司没有任何资源分配,开发客户、跟进客户、转化客户都是同一个人,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意味着每个人的产出也是有限的。
温州有家做徽章的公司,营销玩的很厉害,站群营销模式,不仅仅用在官网上,还用在B2B平台上。
多开几个B2B平台账号,公司抬头不同,但实际老板是一家;
多建几个官网,公司抬头不同,但实际老板依然是一家;
他们还做了YouTube、Facebook等,以及在免费B2B平台上发布了很多信息。除了短视频暂时没见到外,其余的营销渠道,他们几乎全覆盖。
纯走营销模式的公司,人员是偏稳定的,但获取询盘的成本是高的。B2B平台要钱,建官网要钱,顶展要很多钱,网站推广要不少钱….. 舍得投入这么多钱去引流,带来询盘的公司,常规人都是舍不得走的。
每家公司的经营模式都不同。例如深圳电子烟公司,他们有自己一套管理员工的系统,招聘业务门槛相对不高,能完成考核留下来的,就是好的;
温州的徽章公司,因为不需要员工自己开发客户,业务只需要转化询盘,所以招人时对业务的要求也会更高。
深圳电子烟公司,需要不断地招人,不断大浪淘沙,通过盯紧每个业务的过程,完成业绩目标产出。
温州的徽章公司,需要不停的做营销、推广,公司弄不来询盘,业务就无事可做。
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不同。
因为自主开发难,推广的成本又太高。现在有公司采用第三种模式:
从公司里选出一两个人,专门负责自主开发+营销;开发到的客户,分配给业务同事跟进,负责开发的人也拿该订单的提成。走专人做专事的路线。
Queenie观点:
1、自主开发产出慢,产出少。 假设接询盘,一个月可以成20个样品单,自主开发只有3个、5个也是常态。
因为筛选出意向客户的过程,会耗费大量的时间。筛选正好有需求的客户,更需要“大量出奇迹”。
而询盘来的,本身就是有需求的意向客户。
2、自主开发与营销不应该分家。公司层面应该为自主开发团队准备些素材内容(不光是PPT这些),这些素材可以是让客户更了解产品,也可以是让客户了解公司。具体需要根据自主开发团队遇到的问题去做准备。
3、营销是显性的。只要用心,同行在做哪些营销渠道,做了哪些营销动作全部可以查到。方法很多,欢迎扫码沟通


本文由作者 协守海关数据Queenie原创,禁止任何形式的转发、复制或者其他形式的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