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加海外展之前,一定要做这件事[协守海关数据】
出国参展成本高这个我们都知道,所以怎么把展会效果拉到最大,是Queenie这次想的内容。
首先分享个免费的网站,10times.com这个网站,对于开发国外客人来说,免费,且可以还分两个维度寻找准客户。

第一是参展商信息,通过展会下面列出的参展商信息(部分有网址)。

批量提取某网站上的公司名,以及批量通过公司名/域名找客人联系方式的步骤,可以参考这个视频;
第二是关注该展会的人。
在Queenie看来,既然在关注该展会,要么是参展商,要么是采购商。总之对于客户群体较为广泛的外贸人,这是好事情。

(关注展会的人界面示例[页面已翻译])
而且Queenie随机看了几个展会的信息,参展商信息少,关注该展会的人多。甚至能比展会所有者多好几倍。
从该网站的统计数据展示,关注者的职位都不错哦。

那如何找这些关注展会的人的联系方式,在展会开始前先联系聊聊,约一波呢?
复制title,到Google,加上linkedin,有结果啦!直接找到他的社媒,社媒+挖掘邮箱联系。(也可以直接将title放入LinkedIn左上角查询,但可能出现人脉限制的情况)

(步骤一:直接复制title)
Queenie随机测试了几个都找到了,但肯定不会是所有关注者都有linkedin

(步骤二:放入Google里查询)

(步骤三:找到领英主页,加好友)
针对有更多线索的公司,还可以直接进行邮箱的挖掘,不用等待对方通过领英好友,直接邮件联系。

(我们的付费工具-领英找客户功能之一)
如果LinkedIn找不到的,直接Google搜索公司试试看。建议打上双引号,结果更精准哦。
为什么参加海外展之前,一定要做这一步呢?
因为网友见面,可以更快确认关系;
陌生人见面,还要“处感情”……说不定哪里看不顺眼就不继续往下谈了,连全面展示优点的机会都没有。
当然外贸生意里并不完全这样,我只是举个例子。
总之,如果已经决定出国参加某个展会,不妨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,从参展商或者关注展会的人里,筛选出一部分目标客人。
针对较大展会的工作量不小,但对于一年只用开发几个、十几个客人就很不错的产品来说,值得试试。
即使跟客人没怎么聊,但一直在对方眼前曝光自己以及企业,等待展会现场,客人或许也会因为看着眼熟而进展馆不是么?
另外,很多人在出国参展前,也会提前通过Google地图、搜索引擎等集中约和筛选展会城市及周边的客人。
下面是摘自网络的外贸人分享案例

(摘自网络,作者找不到了,侵删)

(地推前的工作)
需要注意的是,假设你已经有很在意的老客户了,在付展会定金前,或许也要听听老客户的建议,因为有的老客户,会禁止你在他们所在国以及周边国家参加展会。
别定金刚付完,开开心心通知老客户自己要去他们国家参展,终于有机会见面拜访了,结果客户说你来参展我们就停止合作。
附上摘自网络的相关故事,供参考:
试想一下,假设 A 公司是德国著名的进口商,给德国大零售商 O 公司供应
床上用品,对于品质要求和相关测试非常严格。而 A 公司一直下单给国内的工
厂 C 公司,这个生意,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完美的,构成了一条产业链。这里面,
C 公司卖给 A 公司,获利也许在 15%;A 公司在品牌和分销、设计上做好服务,
再完成了一系列从远东进口的相关手续,获利也许在 50%;而 O 公司在收到
货后,仓储和上架,刨去所有成本,获利也许在 40%。
原本这条供应链是没有问题的,但我们可以设想,假设 C 公司去德国参展,
A 公司会多么紧张和担心?第一,如果 C 公司参展,恰好 O 公司的买手去了摊
位,看到了他们喜欢的东西和品质,一问价格,势必让 O 公司推算出 A 公司的
利润,从而在以后的订单里砍价,压缩 A 公司的利润空间;第二,C 公司如果
是当地大公司,有意向直接从远东采购,一旦搭上了直接供应商,也许就会抛
弃 A 公司,这是 A 公司无法容忍的;第三,A 公司并不敢完全信任 C 公司,在
利益前提下,会不会依然保持诚信和支持?
写在最后
从以上两个网络案例来看,他们都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了,没有单独的只是参展、又或者直接去陌拜。
他们都用到了海关数据、Google、Google map、当地黄页等多种方式,先去收集新客人的信息,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做好万全准备;
在展会的那个分享案例里,对方也有讲到一定要提前做,累积出有一定沟通程度的客户资源。
以上供参考,如您需要海关数据、Google、Google map、以及找负责人联系方式等,欢迎扫码加Queenie微信,我们有全套的线上获客工具,可带您直观体验,用您的产品词找客户给您看。

扫码还可以获得Queenie收集的:《参展思维导图》、《在展位上不被老外看到内部报价单的上的价格》、《展会上与客户沟通的小细节》等;
本文由作者 协守海关数据Queenie原创,禁止任何形式的转发、复制或者其他形式的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