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外贸人13年 2010~2024

《营销笔记》与外贸【协守海关数据】

2015年,我经过一位同事的推荐,关注了李叫兽。现在想想我的营销思维应该是在那时被启蒙的。

我推荐过老老东家去搞公众号,也有推荐过老东家去搞小红书。从发展上看,这两个我都没有推荐错。 

我也带着老东家的同事去短视频,真人出镜。我们还在会议室搭了简单的录播背景(一个架子一块背景布),弄了几期试试水。

当时我们选了个美女同事,但同事不懂销售,不懂用户(外贸人),属于颜值高,但只会念稿的情况。

后来这事就没往下持续了(当时让我出境,我觉得自己太丑,逃避了)

再后来自己创业,生活所迫,脸就不重要了!

回到正题:看完小马宋老师的《营销笔记》的一些想法。

书上说:营销,在当今社会中是一门显学。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,企业的营销动作是最容易被看到的。 

我还在老东家的时候,就通过百度去分析过竞品们的营销渠道。所有一切只要是被搜索引擎收录的,都可以被发现。

这几年有不少从线下展会转线上的外贸朋友,也有很多原先只靠线下展会,现在开始布局线上的外贸企业;

很迷茫,于是我给的建议是:

1、整理出一些同行公司名单,然后Google上搜索跟该公司所有有关的线索。

2、逐条打开访问,不要放过每一条,汇总。

3、同行有注册的免费平台,我们也注册;同行有注册的免费黄页、企业名录等,同样注册;  

4、同行一直在做,且持续更新的平台,例如linkedin、Facebook、YouTube等,内容发布比较频繁的,优先做;

5、每个渠道发布什么内容?看看同行观看量、阅读量、播放量大的视频,他们的主题是什么。围绕这个主题,自行拓展。

6、做内容才是最不容易的,同样的素材,可以通过剪辑后,散发在各个渠道上。

我甚至还建议,调研工作老板或者负责人亲自做,因为不同角色关注点不同,且每个人的责任心也不同。

曾经就有企业老板带着外贸经理来我们公司,老板在关心一切,但外贸经理就比较敷衍,甚至在我们现场一对一培训时,也只是浑水摸鱼。

我自己曾经也有这样过,老板想拓展,但我只想做好现在手头的事情,也不觉得老板想走的这条路可行,迫于无奈老板让我去弄也没办法,于是敷衍。

我也有遇到过老板觉得通过线上广告,已经达到了瓶颈,想要激励团队主动开发;但做外贸十几年的经理觉得主动开发太慢了,不如多投放些广告,以及把现有的广告账户再优化优化。 

书上说:做什么事,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,而是要基于能力和资源。

在2022年初,我们业内发生了件事,如图。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

当时我很震惊,以他们的客单价,销售额居然能有3亿多。以我有限的眼光来看,我们这行应该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到。

他们的销售方式是:你想做外贸,不懂外语没关系,不懂外贸流程也没关系。我们有专门的人可以帮你。

(摘自群友发的聊天记录)

我曾经遇到一个客户。我说,您仔细想想,自己培养一个销售,也得3~6个月的时间吧?全职培养都需要几个月,您指望一个不懂产品和行业的客服,帮您拿订单啊?

他们给您说一个月就会有外贸订单,但订单从哪儿来?他们有没有给您看过目标客户的信息?是不是跟您对口的?如果连最基础的客户信息都没有,订单不可能凭空来吧?

几千的单价,他们售后不可能只服务您这一家?如果他们的售后客服这么牛,能无缝对接所有产品的沟通、谈判,这样的人才,为啥要当客服呢?

最后的结果就是:我没拉回来。

其实书上说的这句话,是另一个意思;但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想到了这个事情。做外贸也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。

书上说:营销是一盘完整的棋局,由一系列能否互相配合的技能、能力、资源、组织等组成。就像一场战争,既需要整体的战略规划、资源调度,也需要一个个具体的士兵去完成每一项具体的任务。

老东家当年的营销可谓是非常成功了,当然跟产品好也有很大的关系。我是结合《你的品牌 价值千万》的部分内容一起,产生了一些联想;

甚至我会想,当初老老东家的营销成功,每个同事都是起了作用的,并非完全是老板/公司的功劳。 

例如我当时朋友圈发了一张老板坐在垃圾桶上跟同事交流的照片(同事正常坐在工位上),这些也会拉近“高富帅”老板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。

还有其它人发的公司的种种小事,让大家对公司、对老板、对老师们更信任。加上产品质量很好,传播也会更迅速。

(截图取自Tess公众号)

我在鼓励同事们去打造个人IP,即使只是很简单的、基础的,也会比没有更好。而且在塑造个人IP的过程,也会让自己变的更好。

同时我也在鼓励外贸人们去打造个人IP,有一定比没有好;而且2B类的订单,是个长期的过程,有的甚至发了开发信1年后才收到客户回复的。 

这其中,就需要有“个人IP”来影响客户,让客户需要购买的时候,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。 

书上说:定位的本质就是要在顾客的脑海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,顾客对你这个品牌的印象越深刻,你就越容易被纳入顾客的购买列表中。

在社媒上给客户点赞,发动态,定期开发信维护增加在客户眼前的曝光,也是有这个作用。 

书上说:你既然有了优势,那就要充分发挥它,这会积累并放大你的优势,这才是经营的逻辑。

在我创业刚开始的几个月,我并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情;我知道要做swto分析,但显然没做好,所以走了几个月的弯路。

但路越走越清晰了,知道自己要什么,再根据情况调整策略。

书上说:外人看到的企业经营活动,就是它做了什么广告,发了什么文章、搞了什么活动,但企业高效的经营管理,外人看不到;企业的融资活动,外人看不到;企业的人力培训,外人看不到;企业的组织结构,外人也看不到。

所以,前几天我看到有工厂倒闭的文章,说成立30多年的老厂关闭了,我也不认为一定是大环境压垮的,除了大环境的问题,还有企业经营上的问题。

我有时候会嫌老东家太稳了,一点风险都不愿意抗。但这样的企业,反而走的更久。

西风说:你想富多快和你想富多久,是两件事

书上说:绝大多数企业的优势都建立在高经营效率之上。只要每个经营活动的效率足够高,你就可以获得高出同行的业绩和利润。

昨天给一个外贸SOHO演示产品,她告诉我昨天晚上看了好久的我的公众号。又聊到领英被封了,我给她分享了教学视频,于是有了图片上的对话。

我一直认为外贸获客软件是有市场的,因为外贸企业要提高自主获客效率,就一定需要利用到工具。

其实我们现在的合作客户,成交快,售后轻松,客户反馈又好又积极的,都是已经在自主开发的外贸人。

我经常和同事说,如果客户没有从Google上找过客户,收集过客户信息,她就不会明白通过软件一键收集有多爽。

如果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法子找过负责人的邮箱,他们会理解有的公司/人就是找不到任何线索的,不会挑剔你找不到这个,找不到那个。而是去想他们自己找这么多邮箱线索要多久,我们要多久。 

书上说:营销的本质,即首先是创造价值,其次是获得回报,最后还要注意维护与客户的稳固关系。

这也是我目前在做的事情,先提供价值,接着引流,然后回报。但我跟外贸人讨论的时候,他们经常会说:不知道除了产品外,还能提供什么价值。

发领英动态不知道发什么,也知道可以在领英些文章,也知道可以弄博客、发布短视频,但不知道弄啥;

关于这个,我推荐去看看小马宋老师的书,在深度思考下。 

书上说:水大鱼才大,家里的鱼缸再大也养不出鲸鱼,只有大海里才能出现鲸鱼。

我昨天听一个付费的Google开发客户关键词获取的视频,看看和我视频里讲的有哪些区别,是否有可以拓展和延伸的地方。

里面会提到:大类词、行业词、领域用词这几个;这个我在别的培训课里也听到过。 

但实际我们在带客户体验软件,交流自主开发的过程中,很多人是嫌弃大类词、行业词,甚至领域用词的。

因为筛选相对麻烦些,例如产品是不锈钢水槽,大类属于五金,小类属于家庭及厨房用具和容器。

但通过五金经销商去搜的时候, 也许这家五金经销商,不卖不锈钢水槽,或者只是带着卖,量很小。 

而实际上,五金店现在不卖不锈钢水槽,但以后可能会卖。量小的随着公司发展,或许以后量就大了。

所以这部分我个人还是觉得不应该放弃,潜在客户池子足够大,才能有更多的客户,更多的大客户。 

书上说:我们要容易地识别我们的目标顾客,要知道这个市场容量有多大,要知道如何找到他们,还要研究他们对我们营销活动的反应如何,这才算是做了一个完整的市场细分动作。 

书上有很多案例是属于零售类的,但容易地识别我们的目标客户,要知道如何找到他们,这个是跟我们是相关的。 

很多人加我,说想要主动开发国外客户。我问:您的目标客户群体是?回复:我们是工厂,现在的客户都是老客户或者转介绍来的。

这种情况就很难再往下谈了。没想明白要找什么类型的客户,自主开发这块就没法进行了。

有个做PCBA的外贸人留言,然后加上微信,接着我给她发了一张同行的海关数据截图,她说那是他们的同行,但跟他们不是同一种模式,目标客户群体也不同。 

说我发送的信息没有打动她。

无法反驳,但又很无奈。毕竟我只知道她是做PCBA的,对她行业、想找什么类型的客户等一切都不了解(我查到了她公司名,但获得什么有用的线索)。

这就是我自诩对找国外客户很有心得,但也找不对她想要的信息。这也是因为不懂行,不懂她要找的是什么类型的客户导致的。

书上说:一个行业的正常运行,最好是在保持一定的利润的条件下在其它方面展开竞争,比如产品特色和服务优势等。 

书上又说:只要有一家“愣头青”企业不守规矩,整个行业就会特别难受。

最后,附上与价格有关的一段内容,外贸人在报价时能用上。在外贸圈里,“梯度报价”、“锚定价格”,都跟这里的案例相似。

扫码加Queenie微信,交流自主开发海外客户

本文由作者 协守海关数据Queenie原创,禁止任何形式的转发、复制或者其他形式的传播。